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实用医药》 > 2008年第11期
编号:11598675
竹红菌素研究的进展(1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8年5月29日 《中国实用医药》 2008年第11期
     【关键词】 竹红菌素;光敏作用;临床应用

    竹红菌素(Hypocrellin)是在我国最早发现的一种新型光敏剂,它来自于自然界生物中,是目前已知的在可见光区内优良的光敏剂。这类化合物可经过普通生物合成途径产生,它们的结构具有立体化学的特征,表现出光动力学活性,具有显著的光疗作用,临床上已用来治疗皮肤病,如外阴白色病变和软化疤痕疙瘩。近年来,研究发现它具有优良的光敏杀伤肿瘤细胞和抑制艾滋病病毒HIV-1的作用,并且可作为新型的光活化农药和潜在的光电转换材料,研究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。

    1 竹红菌素的发现、分布、结构和性质

    竹红菌素主要生长在我国云南西北部,是在海拔3 000~3 500 m高寒地区箭竹上生长的子囊菌纲肉座菌科(Hypocrellabambusae Sace)的真菌,我国首先发现并应用于临床治疗胃病和风湿性关节炎。1980年万象义,陈远藤[1]首次报道了一种新的光化学疗法药物-竹红菌甲素(HypocrellinA,简称HA);1981年陈维新等[2]确定了竹红菌甲素的结构;1985年万象义等[3]从竹红菌中分离到竹红菌乙素(Hypocrellin B,简称HB)。张曼华等[4]用光谱方法鉴定了乙素的结构,梁丽等[5]用X-射线晶体衍射确定了它的结构:竹红菌中最重要的光敏成分是竹红菌甲素 ......
1 2下一页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5439 字符